盡管國際原油價格從2015年年初的50美元/桶探底價逐步回升,但是目前60美元/桶的數字,依然相比2014年年初100美元/桶高位要低不少。近日,殼牌公司多位高層透露,不會對油價的高低太過擔心,在中國的陸上和海上天然氣、下游潤滑油市場,都是長期戰略,不受短期油價波動的影響。此外,殼牌中國集團主席海博透露,臺州數百億石化合資項目仍然在前期可研階段。
▎天然氣業務繼續展開
海博透露,殼牌現于國內的天然氣項目主要有幾個:第一是陜西長北天然氣項目。
據殼牌與中國石油2005年簽署的產品分成合同,殼牌負責運營長北天然氣田,該氣田2007年3月開始商業生產,在2008年時提前兩年達到了年產量30億立方米目標。2010年8月,經政府批準,該項目的設計產能增加為33億立方米/年。
第二大項目則是四川的非常規天然氣。殼牌和中石油簽訂了一份長達30年的合同,雙方在四川省中部金秋區塊約400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,對致密氣進行評估和開發。此外,兩家公司也在6年前簽署了一份聯合評估協議,于2010年1月在約4000平方公里的富順區塊開展評估工作。“長北和四川的兩大項目剛剛完成一期測井。”海博說。
海博也表示,無論是陸上還是液化天然氣(下稱“LNG”),殼牌公司都十分重視。“在中國,我們的氣產量已超過石油產量。中國目前的能源構成中,天然氣已占5%,未來的目標是2020年實現8%的天然氣占比,這和北美歐洲的20%左右,還是有段距離,但這里也有機會。”他說。
目前,殼牌也是向中國出口LNG最多的國際能源公司之一,每年向大中華地區供應200萬噸以上的LNG。事實上,2008年中石油與卡塔爾、殼牌簽訂了25年的LNG長期協議,但該產品的價格卻在大幅下滑,殼牌對此如何看待呢?海博表示,LNG市場分為現貨、中期、長期合約,“你要綜合地看殼牌擁有的各種合約組合。其中,部分合約定價與原油價格相聯。而有一些則基于長期合約,往往是25年左右,這點符合市場發展,也會對市場提供支撐”。
▎其他業務繼續推進
此前,中石油、殼牌和卡塔爾三方計劃在浙江臺州建立合資的煉化一體化項目,中石油持股51%,另外兩家分別持股24.5%,但這一800億元的項目至今沒有更多動靜。
海博表示,上述石化項目還處于可行性研究中,“該項目的投資金額很大,我們要審慎對待”。
而自從中國石化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、將銷售板塊單獨拿出并吸引社會性資本進入后,跨國公司對于中國能源行業的放開程度也有了新的期待。對此,殼牌另一高層稱:“市場進一步的改革我們當然是歡迎的,這樣會出現更多的市場競爭。我們在上下游都看到很多機會。而中國對于殼牌來講,是一個非常核心的市場。”
殼牌多位高層也透露,在中國,殼牌的戰略會著重于以下四點:國際上,廣泛地與中國國家石油公司攜手合作,可在一些傳統優勢國家(如巴西、澳大利亞、加拿大)等尋找機會。
其次,殼牌也會繼續協助中國發展清潔能源和相關業務,“在上游就有長北天然氣和海上天然氣等,我們也還有潤滑油網絡”。
談及潤滑油,殼牌一位高層就稱,目前殼牌在中國有12%的市場份額,“這里是殼牌主要品牌的第一大市場。最近兩到三年,我們投資了幾百萬美元在亞洲,尤其是中國的供應鏈上。殼牌的全球50個潤滑油調配廠中的7個,位于大中華區。第8個目前在天津興建,不久后也將運營。”中國的潤滑油業務年復合增長率在2%~6%。亞洲潤滑油行業需求的46%也來自于中國,因此該領域潛力不小。
第三,殼牌也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,為全球服務,“比如在上海,我們就有潤滑油研發中心,會利用我們對全球能源情境的洞察力、中國國內相關機構的規劃能力等,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合作”。
第四,該公司會繼續加強在華采購,而這一團隊就在上海。
低油價的時代中,很多公司都開始削減自己的人力成本,海博表示,這種情況主要存在于行業上游領域,“殼牌是一個覆蓋上中下游多個領域的公司,過去三年來,殼牌中國員工沒有削減,反而是在增加,從1.8萬人增至了2.4萬人左右。我們的增長還會繼續,當然對業務方面我們會審慎看待,而且也會尋找一些可優化和加強的領域”。
他還表示,殼牌給員工的薪酬水平在中國外企中是很好的,“我們在中國已運營了很多年,而且殼牌也經歷了高油價和低油價時代,我們在這方面經驗很多。現在,我們在中國的核心業務進展都較順利,公司也會繼續進行投資。”